|中心简介
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技术研究中心注重从大数据产业应用需求中提炼科学问题,力求基础理论和共性关键技术的原始创新。
|研究团队
研究中心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7人,助理教授和讲师7人,博士后3人,博士研究生10人(包括境外来华留学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及其他研究人员20多人。科研团队中包括IEEE Fellow、广东省领军人才、深圳市孔雀计划高端人才多人,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奖2人。
|研究中心主任
黄哲学,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大数据系统计算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深圳大学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研究所所长,广东省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国家信息中心深圳大数据研究院院长。
曾任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首席科学家,深圳市高性能数据挖掘重点实验室主任;香港大学数学系荣誉教授、香港大学电子商业技术研究所助理总监;澳大利亚MIP顾问公司商业智能高级咨询顾问;澳大利亚联邦科学院信息与数学研究所研究员。2010年入选首批广东省领军人才,2011年入选深圳市孔雀计划高端人才。1993年获瑞典皇家工学院博士学位。
黄哲学教授是最早从事数据挖掘领域属性数据和混合数据快速聚类算法研究的学者,发表了一系列著名的聚类算法,如:k-modes、k-prototypes、w-k-means,这些算法在很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被纳入国内外教科书和专著,并进入软件产品。荣获亚太地区知识发现和数据挖掘国际会议(PAKDD)首个最有影响论文奖。领导开发了AlphaMiner数据挖掘开源系统,成为国际上重要的数据挖掘开源软件之一,被国内外许多大学和公司采用。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主要论文被引用4000多次,单篇论文最高引用1500多次。

黄哲学 教授
|研究方向
基础研究重点:面向大数据新的抽样方法和计算框架、机器学习方法和算法、统计学习方法、相似性计算、近似计算等。
共性关键技术创新重点:分布式并行算法、高效ETL处理、高效索引与查询、新型数据挖掘算法、可视分析与展现、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等。
研究中心是深圳大学承建的“大数据系统计算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的核心科研团队,也是“广东省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的支撑机构,协同创新成员单位有深圳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中心还同时承担“国家信息中心深圳大数据研究院”建设。
|研究成果
RSP大数据分析平台
RSP大数据分析平台采用“把大划小,小代表大,小分析大”的思路,将超大规模数据转化为独立同分布的RSP数据块,解决了数据分析效率与精度不可调和的难题。
本技术在华为产品质量监测与预警大数据系统落地,获“华为公司总裁奖”;在深圳海关智慧纪检系统落地,深度融合18个海关监管业务系统。
